-->

BOB半岛·(中国有限公司)官方网站

  • 学校首页
  • 校内通知
  • 智慧校园
  • 校园邮箱
  • English

媒体理工

首页 >> 媒体理工 >> 传统媒体 >> 正文

媒体理工

首页 >> 媒体理工 >> 传统媒体 >> 正文

传统媒体

BOB半岛·(中国有限公司)官方网站

BOB半岛·(中国有限公司)官方网站矿业工程学院:数智赋能 全链融通 创新采矿工程人才培养体系

:2025-07-07 来源:光明日报 作者:光明日报

原文:

在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战略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,煤炭工业作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,正加速向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。作为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,BOB半岛·(中国有限公司)官方网站矿业工程学院立足矿业工程学科优势,聚焦行业变革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,创新构建“数智赋能·全链融通”采矿工程人才培养体系。

该体系以数字化技术为引擎,通过知识图谱重构、实践平台迭代、评价体系升级的系统性改革,形成了具有示范意义的高等工程教育创新范式。自2019年实施以来,已在全国30余所高校推广应用,培养受益学生超6万人次,斩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、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国家级荣誉,成为高等教育服务国家能源战略的标杆实践。

知识图谱的智慧建构:解构传统教学的线性逻辑

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进程中,学院以认知科学与智能技术为理论基础,构建适应性教学革新框架。依托人工智能的知识挖掘算法与大数据的学习行为分析模型,深度解构“采矿学”“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”“采矿CAD”等10门核心课程,将碎片化知识重组为具有拓扑结构的知识图谱。实现知识节点的逻辑互联,通过多源数据融合形成动态化“学生认知矩阵”,有效破解认知模式演进与传统教学范式的适配性难题。

在教学模式重构层面,学院创新“人机协同认知建构”体系,突破线性知识表征局限,以“概念—关系—场景”三维语义网络构建动态知识生态,通过跨学科知识关联形成“地质—矿业—安全”等工程问题求解图谱。自专业知识图谱投入使用后,课堂互动频率提升约30%,学生主动查阅资料进行拓展学习的比例增加约25%,推动教学范式从“教师主导”向“学生自主”转变。

三维实践的生态构建:打通虚实融合的育人路径

面对产业智能化转型与传统工程教育的适配困境,学院以“虚实共生”为核心,构建多维立体的跨场景实践生态。在校企深度协同框架下,学院将课堂嵌入智能化矿井生产现场,使学生深度参与全流程作业;搭建全息虚拟教学矩阵,依托26个仿真场景重构井下环境,培育安全意识与创新思维;依托数字孪生技术打造数智决策平台,助力学生开展生产全周期数字化监测与决策推演,强化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。

此外,基于情境认知与体验式学习理论,学院创新提出“三维一体”实践育人范式。真实井下场景筑牢实践根基,促进知识情境化迁移;全息虚拟课堂拓展认知维度,培养抽象思维能力;数字孪生系统实现虚实深度融合与迭代优化,形成“感知—抽象—应用”的高效知识内化闭环。这一创新范式成效显著,学生参与科研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大幅提升,参与人数较以往增长20%,在各类学科竞赛中斩获20余项荣誉。

全链评价的智能迭代:建立动态闭环的质量保障

针对素质教育与传统评价体系的矛盾,学院深度融合数字化技术、人工智能与专业建设。整合126项行业数据源、学生学业数据及用人单位反馈,构建行业人才需求图谱;依托“井下场景—虚拟课堂—数字孪生平台”实践体系,结合教学质量指标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,生成个性化能力画像,形成全链条智能分析体系与全过程动态评价机制,重构采矿工程育人体系。

在智能评价体系建设方面,学院以OBE(成果导向)理念为引领,依托智能算法搭建“行业—岗位—课程”数据基座,构建四级动态评价机制与评估闭环系统,创新形成“全链融通”智能评价体系,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数智化解决方案。该体系在实践中成效显著,毕业生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期平均缩短1-2个月,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提升至92%。

“数智赋能·全链融通”采矿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,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战略、主动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。通过专业知识图谱建设、跨场景实践平台搭建与全链条育人体系重构,学院成功培养了一批具备智慧矿山建设能力的复合型人才。未来,学院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推动采矿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持续优化与升级,为国家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多积极贡献。(王 开 李建忠)

来源:光明日报,2025年7月7日第7版

链接:https://app.gmdaily.cn/as/opened/n/9dc2ce5c70594bb39186023c5149d42a

最新动态

热点阅读